2015年8月12日22时50分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23时30分左右,在灭火过程中,又相继发生二次严重爆炸。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数据:第一次爆炸,近震震级约2.3级,相当于3吨tnt,第二次则相当于21吨tnt。
巨大蘑菇云、强大的冲击波……在灾难电影中才会看到的画面,发生在了现实之中。天津滨海新区的巨响,牵动了世界无数华人的心。
截至9月6日15时,已发现遇难者161人,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3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3人,民警11人,其他人员54人。住院治疗268人,累计出院530人。据估算,数千辆进口汽车因爆炸事故焚毁,预估价值超过20亿元。爆炸导致17000多户周边居民门窗破坏,779家商户受损。
据权威人士估计,这次大爆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危化品爆炸,其中以第二次爆炸威力最为强大。根据伤亡人员的数据可以看出,消防和警察等现场救灾人员占多数。而有消息分析,第二次大爆炸可能跟现场消防人员未知悉火灾现场存储物质有关。在爆炸后的几天,媒体采访现场官员,询问现场有哪些危化品,究竟是什么引起爆炸,官员仍然无法答复清楚。现场的700多吨氰化钠剧毒物质,也是几天后才确认存在的。
天津大爆炸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类似的事件一再发生说明我们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抛开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为因素,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如何能够有效的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或者至少能在事故发生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呢?就天津事故来说,如何能让现场的消防人员实时获取火灾现场危险品的信息,从而找出合适的救火救灾策略呢?
实际上,利用现代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可以建立信息化的应急管理平台,为应急管理提供多方面的支撑,使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更加安全和高效(相关产品如psmp)。如果能够进一步的建设和普及,并在突发事件中加以利用,就能有效的提高我们对各种事故和灾害的预防、控制和救援能力。
首先,在突发事件之前,消防局(大队)针对各个重点消防单位(如危化品仓库,加油站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数据库中保存仓储物品的名称、数量和类别等信息,并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相关产品如beas),随时与仓库的数据进行同步(在本案例中,可以再和海关的数据进行同步,以进行数据校验)。后续只需要在pc端和手机端开发应用,消防员和指挥员通过这些终端可以实时获取仓储数据,了解存储物品的种类,制定不同的消防策略,这样就可以在事故中尽可能挽救生命财产,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自身安全。
第二,针对数据库中的各个危险源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和预测。当危险品的存放状态发生变化时,模型的参数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动态的计算,对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预警。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模拟事故发生的过程,例如通过计算得出爆炸的伤亡范围,对周边的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目标的影响等数据,为实战提供参考。
第三,建立数字化的预案管理体系,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撑。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国有几百万件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对于天津爆炸事故,消防队肯定也是根据相应的消防应急预案进行操作的。然而,由于缺乏现场危险品的成分、位置等的信息,应急预案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在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电子化、自动化、定制化的预案管理体系是我们的目标之一。各政府、企业的消防单位进行先期的调研,针对现场危险源的成分、布局、堆放场所的通道、出入口等的状况,制定定制化的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时,通过数字化预案结合现场信息形成应急处置方案,分成处置任务下发到具体的处置人员,各司其职,协同处理,就可以为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信息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还不只这些。其他的如日常的协同化办公、各种应急资源的整合、指挥调度与应急联动、模拟的培训演练等等,可为应急管理的全流程提供数据处理、信息交互、分析挖掘等多方面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支撑。目前,相应的技术方案已经趋于成熟,中兴通讯等厂家即可提供综合的凯发在线的解决方案(如应急管理平台psmp: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platform)和专业的产品(如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beas:big data exchanging and analysisplatform)。
希望当警钟再次响起时,信息化的应急管理平台已经建立,危险源的数据全面上报,消防部门可有效应对,各应急管理部门协同响应,有效救援。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下,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让我们少一分心酸、少一次祈祷、少一声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