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长的铁路,沿着轨道,无论是炎热还是酷暑,总会有铁道维护工敲敲打打,检查轨道是否有裂痕,消除着铁路的安全隐患。这个场景伴随了铁路多年,但人在轨道上行走,安全事故总是难以避免,用工成本也相对较高,在今天这个对生产效率有着更高要求的时代,这种铁路巡检方式显然需要改善。
现在的铁路巡检车,可以定期在不同的轨道上自动运行,并对摄像头拍出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基本原理是:每个巡检车都是一个边缘节点,借助 kubesphere提供的边缘节点的管理能力,将所有巡检车管理起来。通过摄像头设备采集上来的数据,汇总到kubesphere容器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分析报告,告知某个轨道段可能存在危险,需要进行检查修复。
这就是今天云原生所具有的力量!
云原生的深水区
但我们也看到,对企业而言,其实并不是特别关心云、虚拟化或者容器平台等技术本身,今天所讲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其实质是通过技术帮助业务部门,应对业务发展的各种挑战,这种快速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让云原生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虽然云原生技术出现了很多年,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运维人员的层面上,与业务的结合还会碰到各种阻力,这种阻力就是鸿沟,鸿沟就是深水区。
在整个云原生的生态里,工具链无限丰富,但企业用户其实并不关注里面的工具,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把这些复杂度都屏蔽掉的平台。而帮助运维和业务开发人员完成工作,让他们可以无缝工作在一起,就需要 kubesphere 这样的平台,或者至少是借助 kubesphere 以及 kubesphere 的一些周边工具去完成这个工作。
容器、k8s是云原生的重要组件和工具
如前所述,云原生工具链不仅丰富,而且复杂,这便需要一个抓手,帮助企业业务实现落地。围绕着 it 基础设施的业务开发层面,目前来看云原生,容器和k8s就是最好的抓手、最简单的抓手、最便捷的抓手之一。
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9年10%左右的企业已经使用超过5000个容器,而且大部分企业使用了500个容器,这意味着至少有500个业务可以拆成微服务。
青云的云原生战略:全面布局
笔者注意到,国内几乎所有的云企业都开始布局云原生。以青云科技为例,kubesphere现在是整个青云云原生的基座,在未来,青云很多优质的产品线也会依托于kubesphere这个基座去构建生态。
据了解,青云在云原生第一个产品便是kubesphere,现在逐渐有存储、数据库,未来会有更多产品。某种程度上而言,k8s是内核,而企业用户同时也需要一个操作系统,kubesphere就是云原生操作系统。kubesphere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最大限度把技术平滑地传递到企业里的各个部门,屏蔽了k8s的碎片化。
kubesphere从一开始就是走的全球开源路线。从2018年到现在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经历三年迭代,除了kubesphere外,青云的数据库产品线、存储产品线也都在往云原生这套基础架构上改造和迁移,并得到了大量社区用户的拥趸。经过社区用户这样一个大漏斗,最终产生了大量优质的商业客户,目前人行、光大、中移金科等商业客户都认可了kubesphere,选择了青云科技的商业版本支撑了他们很多关键业务。
kubesphere的三大优势
kubesphere具有三大优势:
第一,产品。 kubesphere在2018年开始推出时,业界已经有几个颇有名气的竞品,但“碎片化”问题却没有解决。当时市场上更多的是拼凑出的产品,也就是把工具链里的东西放到产品里,这样客户用的时候体验是缺失的,因为没有形成面向企业级最终用户的产品。 kubesphere经过三年迭代,在产品设计、产品体验上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成本,解决了用户体验的问题。
第二,开源。2018年kubesphere就站在开源项目的角度做思考,把文档、设计理念无限开放给社区用户,通过耐心地与用户沟通,了解需求。最终通过kubesphere产品的开放性,打消了很多凯发在线的合作伙伴的顾虑,让更多的凯发在线的合作伙伴愿意加入到生态中来。目前,kubesphere已经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衍生成一个产品家族。包括了:ksv(kubesphere virtualization)、porter(硬负载均衡)、openpitrix、kubeeye(集群巡检)、kubekey(交付引擎)、 openfunction(faas)、kubeocean等,从而支撑整个kubesphere的生态。
第三,生态。虽然kubesphere是一个产品,但其实给客户带来的是一个云原生团队。客户选择kubesphere,更是选择了一个标准——k8s容器标准。
今天,青云科技的定位已成长为it基础设施的提供商,全面布局云原生,对于青云成为基础设底座的这一愿景显然又迈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