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度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助推器的区块链技术,在经历过2018年的疯狂时期之后逐渐归为理性。1.0的炒币时代已然远去,区块链技术正处于结合互联网相关应用和软件产业的2.0时代,积极的朝着结合实体经济产业融合的3.0时代奋进。
作为业界所追捧的颠覆性技术,区块链是一系列技术(密码学、块链数据结构、点对点通讯等技术)的集合,其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性让越来越多的行业看到了更多的可能,不少组织机构正在积极尝试利用区块链解决自身行业所存在的痛点。
其中,区块链 政务的应用融合就备受关注。
传统电子政务各类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信息无法共享,极容易存在孤岛效应。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各部门之间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问题,还降低了电子政务信息信任风险,保证每个节点上传数据的完整和可追溯性,其分布式存储的特性,巧妙化解了数据容灾备份和安全等问题。
一般来讲,政府工作往往受到公众舆论的关注与监督,政务信息、项目招标等都有着公开透明的严格要求。传统政府项目招标过程透明度不高,存在信息泄露和暗箱操作风险,为防止相关人员的腐败行为,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能够很好的保证信息透明,并通过后续的智能合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真正落实项目进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政务市场增速再创新高,市场规模达到2722亿元,同比增长16%,政府it应用产业规模达到2157.7亿,同比增长12.3%,预计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894.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0.3%。一方面国家在深入推进数字政务的落实,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也在日益成熟。
目前区块链 政务的尝试已在被各地政府积极探索,除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河北、陕西、山东、重庆等省市都在尝试。
对此,中国软件协会区块链峰会副秘书长李顺江认为,使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式加密技术,公私钥机制可确保公众和政府部门的数据资产安全,能解决数据开放共享所延伸的信息安全问题,消除各方对隐私泄露的顾忌,既保证‘互联网 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存储与安全的权责清晰,又实现了在各部门之间数据实时共享互认与灵活调用,真正实现数字政务一体化。
尽管区块链技术为政务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但挑战依旧存在。
不成熟的技术现况。当今市场上的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快速迭代发展的过程,没有相关的标准,技术和产业领域还存在众多需要规范的地方,这对政府部门而言,意味着一定的风险和阻碍。
区块链智能合约无法代替传统合约。在公共管理层面,智能合约具有巨大潜力,但是仍然会存在与传统合约冲突的部分,从目前来看,智能合约想取代传统合约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而智能合约的发展程度直接取决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程度。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面对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我国在法律层面上的相关政策规定依旧不够完善,这需要随着后续应用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国家和政府依照区块链发展逐渐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时至今日,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尝试,其利弊也在不断显现。有些政务上的问题究其根本并非是技术上的难点,合理利用技术,通过区块链网络多方参与,发扬公平透明的特点,是数字政务走向阳光、可信的有效捷径。